捐赠200万助力苏州抗疫,尚未开业,公益先行!
- 2022-03-07
近年来,随着近视低龄化现象的凸显。近视,已经成为威胁我国青少年儿童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。因此,还需要家长朋友更加深入了解,关于近视眼的形成,以及相关的正确预防和科学控制。
根据科学研究发现,近视眼的形成主要包括两大类,一类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近视眼;还有一类,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近视眼。目前绝大多数青少年儿童的近视眼,都是第二种,即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近视眼。
那么环境因素有哪些呢?主要有4方面——包括有效户外活动时间,主要是由户外光照影响的;用眼行为习惯,比如说长时间、近距离用眼等不良用眼习惯都会增加用眼负荷,诱发眼轴过度增长,出现近视度数加深的情况;远视储备,大部分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远视眼的状态,但出生后因为环境因素等的影响,眼球过早发育,远视储备下降,很大一部分的孩子,到了6~7岁之后眼球继续过度发育增长,近视眼就出现了。除此之外,双眼视功能也是一个方面。根据近视眼发生机制的动物研究发现,过长时间的注视如果出现眼睛调焦能力的异常,比如调节能力较弱,在视近时可能出现调节滞后、远视性光学离焦的状态,会诱发近视的发生进展。
科学用眼的“三个二十”原则
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,一般建议三个二十的原则,即:连续视近不要超过20分钟,每20分钟休息一下双眼,远眺20英尺(约6米)远的距离,放松双眼20秒。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,还建议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的有效户外活动时间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太阳落山之前进行的户外活动才是有效的。
孩子们对于近视大多没有深刻的认识,有的甚至觉得戴眼镜是一件很炫酷的事情。然而,近视眼并非戴眼镜这么简单,一旦发展为高度近视,对学习和生活各方面都可能造成影响。更重要的是,由高度近视所带来的眼底并发症风险,会对眼健康造成巨大威胁,严重可致盲。
所以,预防孩子近视,家长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。